香港體育學院 ﹝體院﹞:運動生化主任袁慧儀博士
低於正常的血紅蛋白水平,又名貧血,常見於運動員身上。由於適量的血紅蛋白對輸送氧氣到身體各部分尤為重要,因此血紅蛋白對運動員的運動表現起著重大的作用。運動員身上常常出現兩種貧血症 — 稀釋性貧血及缺鐵性貧血。
稀釋性貧血
稀釋性貧血,又名運動性貧血,成因是進行耐力訓練後血漿容量增加,但不會對運動員構成嚴重的影響。由於稀釋性貧血是正常的生理反應,因此毋須進行治療。大家只需要將它與其他疾病性貧血分別出來便可以了。
缺鐵性貧血
廣泛的文獻指出,精英運動員(特別是長跑運動員)的鐵貯存量較一般人低。高達 29% 的男子長跑運動員及 82% 的女子長跑運動員給評定為缺少鐵質。女性運動員由於經期及承受大運動量,令問題更為嚴重。
缺少鐵質是由於有關礦物質的輸入與輸出不平衡所致。運動員較一般人容易流失血液、攝取鐵質較少及吸收鐵質較弱。
有證據顯示從腸胃中流失血液是導致運動員出現鐵質負平衡的主要原因。因踏步而造成的溶血及相似的現象,相信是導致運動員,尤其是跑手,加速鐵質流失的原因。此外,運動員流汗時也加速鐵質流失。運動員因傷患經常服用非類固醇抗炎藥物,可導致胃炎加劇,並引起血液及鐵質流失。
一些為了保持身形瘦削的女運動員(例如體操、跳水、花樣滑冰、長跑),出現因攝取低卡路里而引致缺鐵的機會較高。此外,由於肉食中的鐵較容易被身體吸收,素食運動員的鐵水平較雜食運動員明顯為低。
有證據提出運動員的鐵吸收能力較弱。缺乏鐵質的跑手服用了放射性鐵質後,鐵吸收速度只及一般人的一半。
化驗結果說明甚麼?
測試是否缺乏鐵質的黃金標準分別為骨髓中缺乏鐵質染色,或在口服鐵質後呈現良性反應。但是,前者的創傷性太大,後者又甚費時。
血液指標,例如血紅蛋白、平均細胞容量、平均細胞血紅蛋白、血壓積,以及紅血球分布寬度只會在缺鐵後期才出現變化。它們可以用作決定問題的嚴重性,但卻不能幫助識別在發展初期的缺鐵問題。
在生化指數中,血清鐵質、轉鐵蛋白飽和及鐵蛋白被廣泛用作監控運動員及一般人的鐵質狀況,但這些數據卻時常被不受控制的因素影響。
鐵蛋白雖一直給廣泛用作監控鐵質狀況,但由於它屬於急性蛋白,其血漿濃度會因劇烈運動而明顯增加,運動員的缺鐵問題容易被掩蓋。血清鐵質會隨日夜變化,濃度於晚間較高。此外,在服食鐵質補充劑後,血清鐵質水平會隨之上升。因此,採血時間對解讀有關結果十分重要。 轉鐵蛋白是負責輸送鐵質的蛋白,它接收及結合鐵質後,將之輸送至接受細胞的受體。在缺乏鐵質時,轉鐵蛋白水平會上升。但是,轉鐵蛋白會因為服用避孕藥而增加,卻在嚴重蛋白質營養不良的缺鐵情況下並不上升。
鑑於採用上述評估鐵質狀況的參數有潛在問題,有建議使用可溶性的轉鐵蛋白受體評估鐵質狀況。人體內大部分的轉鐵蛋白受體依附在細胞膜上,負責將鐵質轉送至細胞內。當細胞需要鐵質,轉鐵蛋白受體會增加。細胞表面上的轉鐵蛋白受體經過蛋白水解產生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於是血清或血漿中的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便可被量度。出現缺乏鐵質的病人,他的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會較高。由於可溶性轉鐵蛋白受體不會被急性或長期炎症影響,用它來監控運動員的鐵水平較為理想。
鑑於多種獲普遍採用來監控鐵質狀況的參數都受炎症影響,有建議利用 C-反應蛋白質(一種炎症的指標)來識別炎症是否存在。近期,體院進行了一項研究計劃,其中的一個目的就是要確定這建議能否改善解讀化驗結果的表現。
總括而言,選擇缺鐵指標一直以來都並不容易,應用於運動員身上更為困難。能否準確解讀化驗結果,很大程度視乎對採用參數的限制有多少理解。 |